X 关闭
我国拥有5000年的深厚历史底蕴,千百年来出现过无数位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教育家,在我国的哲学背景当中,面相学占有重要地位,由面相学还引申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流派和体系,
在一些朝代识人相面的学问被人们奉为圭臬 。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,如今人们更多地把这些学问当成是封建迷信。
因为与之相关的学问神秘性很强,并且有许多不被人们所理解的神机妙算,而能够巧妙运用这些学问的人又总是有着天机不可泄露的传言。
(资料图)
因此,识人相面能力只能够在一部分哲学家、思想家的哲学思维当中有所体现。如今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自然科学,所以能够流传下来的有关于面相学的理论知识已经寥寥无几。
虽然人们如今更多地将面相学看作是一种玄学,但是,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能够从中保留下来的必然都是精华,
例如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和谚语,这些当中实际上正隐藏着许多与古代哲学相关的理论和智慧。
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:“善恶看嘴眼,贫富看手脚。”这句俗话当中,实际上就蕴含着古代先人的哲学智慧,以及面相学的实操理念。
顾名思义,善恶指的就是一个人本性的好坏,人性的善恶,想要真正地去判断一个人的本性,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,
只需要熟知一些识人相面的知识, 并仔细地观察一个人的嘴巴和眼睛就能够得到答案。 而一个人家庭的贫富状况,可以一目了然地从对方的手脚特征上进行分析。
站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“善恶看嘴眼,贫富看手脚”是否具有理论依据?实际上在心理学的领域当中,善恶看嘴眼可以解释为相由心生。
我们可以将这句话理解为个体的长相会受到一个人情绪的影响,是个体内心真正情绪的反射。
那么,一个人的外貌是否真的会彻底暴露他的本性?
以人类的情绪为例, 情绪是人类的一种生理机制,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而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会受到内心思维方式的影响,而表情则是外在的传递消息的途径。
因此,想要看出一个人真正的本性,的确可以通过观察其面相、表情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。
个体的外貌特征会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,一方面是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,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。
另外一方面还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,外部环境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个体大脑结构的发育,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,同时能够改变个体的情绪表达。
该言论已经被当代科学家、心理学家所共同证实,并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。在我国古代面相学的理论当中,天圆地方代表着吉祥如意,因此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面相便是最有福气的面相。
而贫富看手脚的观念更加容易理解。
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,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,现在大多数人已经不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,
但对于许多挣扎在社会边缘的群体而言,想要解决温饱问题,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。
如今社会当中的工作被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,脑力劳动者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,每天在写字楼当中工作,可以避免风吹日晒。
但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,而社会也离不开体力劳动年轻,总有不少人需要为了生计而付出体力。
当一个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时候,手上必然会长出许多茧子,甚至手上会出现大大小小的伤口和伤疤,
皮肤也会因为风吹日晒而越来越粗糙和黝黑,因此,体力劳动者的身份非常好辨认。
体力劳动所能换取的薪酬比脑力劳动更低,大多数体力劳动者都是挣扎在温饱线边缘的人。而脑力劳动者则能够过上更精致的生活。
无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,能够从古流传至今的谚语一定蕴涵着深刻的道理,虽然人们生活的环境一直在变化.
但是人类社会的整体结构却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。谚语的存在始终都是为了警醒人们,为了能够让人们在生活当中少走弯路。
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东西也并不都是封建迷信,只要你用心的去探索,就会发现许多理论实际上都与现代心理学有相当密切的联系。
X 关闭
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
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,外资在2...北交所董事长徐明: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.9%
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,北交所...宁吉喆: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
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...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“古法金”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
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。8日在...观察: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“时”与“势”
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。张煜欢摄1月8...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“十四五”起步之年良好开局
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...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
近日,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《...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
日前,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...中老铁路的背后 “税务专车”一路同行
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,仅需...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
企查查APP显示,3月18日,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,法定代表...Copyright © 2015-2022 热讯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5723号-6 联系邮箱:29 59 11 57 8@qq.com